钱币鉴定评级知识
2017-04-06
鉴定评级币
鉴定评级币包括鉴定和评级两个主要方面。
所谓钱币的商业鉴定,就是商业机构以自身的商业信誉、资产为担保,面向收藏爱好者提供有偿真伪校验服务,该商业机构一般对该服务的结果长期负责。评级则是评级机构根据一定的评级标准,评判钱币的品相等级。鉴定是评级的前提和基础,评级是鉴定的延伸。评级结果类似于钻石的鉴定证书,钱币鉴定评级结果,标明的是钱币的真伪和等级。
钱币鉴定
对于钱币鉴定评级工作来说,首要的就是鉴定,因为收藏者购买收藏品首要关注的问题就是真假。
钱币鉴定工作主要依赖翔实的钱币信息数据、科学严谨的鉴定方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既需要以数据为基础的技术鉴定,也需要以经验为基础的专家鉴定。
所谓技术鉴定,就是通过仪器设备对钱币的材质、成分、尺寸、图文等技术数据进行处理和比对,排查假币。所谓专家鉴定,就是以专家的经验为基础,通过长期积累的对钱币特征的认识,作出钱币真伪的鉴定结论。目前市场上的钱币鉴定机构均以专家鉴定为主。
钱币评级
钱币评级是对钱币品相的评判,品相是指钱币物理状态的优劣和币面的完美程度。随着各国集币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国际钱币交流的深入,广大钱币爱好者越来越关心钱币的品相。品相优良的钱币令人赏心悦目,而磨损严重、伤痕累累的钱币则无法给人以美感。目前国际钱币界有两种评定办法,即描述分级法和数字分级法。
(一)描述分级法
描述分级法是采用文字描述的形式对钱币的品相进行分级,通俗易懂,容易为社会公众了解和接受。目前国际钱币界主流的描述分级方法于20世纪初期开始确定。例如:美国克劳斯出版社《世界硬币标准目录》所采用的描述分级方法,被欧洲、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广泛应用。其分级方法一般分为7级,即:
1.未流通/未使用/新品(Uncirculated,UNC)。即在30倍放大镜下,也观察不到任何磨损或流通过的痕迹,但可能有包装划痕(BagMarks)。
2.极美(ExtremelyFine,EF或XF)。币面95%细部清晰可见,整个币面仅有极其轻微的磨损。如果以币面某一局部区域作为定级标准,则该区内90%细部清晰可见。
3.优美(VeryFine,VF)。币面75%细部清晰可见,整个币面为中等程度磨损,文字和数字边缘部分可能不够清晰。如果以币面某一局部区域作为定级标准,则该区内细部清晰可见。
4.美品(Fine,F)。币面50%细部清晰可见,整个币面已呈现严重磨损,文字和数字边缘部分已不清晰。如果以币面某一局部区域作为定级标准,则该区内只有50%细部清晰。币面常为未清洗状态,出现污垢,丧失光泽。
5.上佳(VeryGood,VG)。币面仅有25%细部清晰,整个币面已严重磨损。
6.佳品(Good,G)。币面已严重磨损,仅能辨别图案轮廓,边齿也有磨损,除古币、珍稀币外,已无收藏价值。
7.劣品(Poor,PR)。币面严重磨损,仅能分辨大体轮廓,边齿磨损严重,一般已无收藏价值。
(二)数字评级法
数字评级法起源并盛行于美国,是在描述分级法的基础上细化而产生的。
1977年,美国钱币协会发布了《美国钱币协会美国硬币评级正式标准》(OfficialANA GradingStandardsfor United StatesCoins),对数字评级法进行了完善。
1986年,美国7家知名币商在加州成立了一家纯商业性质的鉴定评级公司—美国硬币评级专业服务公司(ProfessionalCoinGradingService,PCGS)。PCGS的成立,使得数字评级法在美国得到了较好的推广。1987年美国钱币保证公司(NumismaticGuarantyCooperation ofAmerica,NGC)在佛罗里达成立。
目前,数字评级法已经在美国广泛使用,美国钱币协会也对《美国钱币协会美国硬币评级正式标准》不断地进行修订,但尚未得到国际上的完全认可。该标准下的钱币评级业务在近几年陆续传入我国,并在国外机构的推广下迅速发展。
未流通品(MintStateCoins/UncirculatedCoins,简称MS)指从造币厂出厂后未投入市场流通的全新币,所以也叫出厂币或原封币。未流通币可细分为MS-70、MS-65、MS-60,也就是完美未流通(PerfectUncirculated)、精美未流通(GemUncirculated)和典型未流通(TypicalUncirculated)。
流通品(CirculatedCoins)是指已经流通并磨损的钱币,根据磨损情况,可细分为AU-55、AU-50、EF-45、EF-40、VF-20、F-12、VG-8、G-4、AC-3、B、P,即精选近于未流通、近于未流通、精选极美、极美、优美、美品、上佳、佳品、近于佳品、差品、劣品等。
(三)钱币如何被评级
在美国,当一枚硬币被提交到钱币评级公司,一般会由3名专家进行鉴定。如果被送评的钱币为伪造品,鉴定评级公司会作出假币的鉴定,并收取全部鉴定评级费用。
在确定钱币为真品的前提下,评级公司会由3名评级师对其进行背对背的打分。如果3名评级师给出的分数一致,则这枚钱币将被定为这一分数。如果3名评级师给出的分数不一致,则这枚钱币将被交给一名较高级别的评级师来确定它的分数。
对于珍稀和价值高的钱币,鉴定评级师的人数会有所增加,有时甚至会聘请公司以外的专家协助鉴定。
此外,也有一种情况就是某一枚钱币无法确定真伪,或者专家对真伪无法形成统一的意见,这时这枚钱币将被出具无法认定真伪的鉴定结果,同时相关费用也会被全部退回。
鉴定评级币包括鉴定和评级两个主要方面。
所谓钱币的商业鉴定,就是商业机构以自身的商业信誉、资产为担保,面向收藏爱好者提供有偿真伪校验服务,该商业机构一般对该服务的结果长期负责。评级则是评级机构根据一定的评级标准,评判钱币的品相等级。鉴定是评级的前提和基础,评级是鉴定的延伸。评级结果类似于钻石的鉴定证书,钱币鉴定评级结果,标明的是钱币的真伪和等级。
钱币的鉴定可以有效抑制假币的流通,维持钱币收藏秩序。成熟的钱币鉴定机构,通过开展鉴定服务,为收藏爱好者提供第三方鉴定渠道,使消费者可以快速区分假币,抑制假币流通,维护收藏秩序,从而增强收藏者和投资者的购买信心,促进钱币市场的发展。钱币的评级服务可以简化交易,活跃钱币市场。同时,鉴定评级服务机构还提供数量报告和价格指南等辅助数据,向所有市场参与者提供钱币的稀缺程度和市场参考价格,这使得议价的环节也得到简化。
钱币鉴定
对于钱币鉴定评级工作来说,首要的就是鉴定,因为收藏者购买收藏品首要关注的问题就是真假。
从业务类型上看,钱币鉴定分为官方鉴定和商业鉴定两类。钱币从模糊的概念上来说就是货币,流通货币的真伪识别是货币发行当局的一项重要职责。《中国人民银行假币收缴、鉴定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人民币假币收缴、鉴定工作,但从实际效果来看,该办法侧重于流通货币的假币鉴定及收缴。退出流通或非流通的钱币以收藏品的形态存在,种类繁杂,官方鉴定在处理此类钱币真伪的问题上就显得力不从心。同时,我国钱币的概念较人民币要宽泛很多,这些钱币的鉴定只能依赖商业鉴定。
钱币鉴定工作主要依赖翔实的钱币信息数据、科学严谨的鉴定方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既需要以数据为基础的技术鉴定,也需要以经验为基础的专家鉴定。
所谓技术鉴定,就是通过仪器设备对钱币的材质、成分、尺寸、图文等技术数据进行处理和比对,排查假币。所谓专家鉴定,就是以专家的经验为基础,通过长期积累的对钱币特征的认识,作出钱币真伪的鉴定结论。目前市场上的钱币鉴定机构均以专家鉴定为主。
钱币评级
钱币评级是对钱币品相的评判,品相是指钱币物理状态的优劣和币面的完美程度。随着各国集币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国际钱币交流的深入,广大钱币爱好者越来越关心钱币的品相。品相优良的钱币令人赏心悦目,而磨损严重、伤痕累累的钱币则无法给人以美感。目前国际钱币界有两种评定办法,即描述分级法和数字分级法。
(一)描述分级法
描述分级法是采用文字描述的形式对钱币的品相进行分级,通俗易懂,容易为社会公众了解和接受。目前国际钱币界主流的描述分级方法于20世纪初期开始确定。例如:美国克劳斯出版社《世界硬币标准目录》所采用的描述分级方法,被欧洲、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广泛应用。其分级方法一般分为7级,即:
1.未流通/未使用/新品(Uncirculated,UNC)。即在30倍放大镜下,也观察不到任何磨损或流通过的痕迹,但可能有包装划痕(BagMarks)。
2.极美(ExtremelyFine,EF或XF)。币面95%细部清晰可见,整个币面仅有极其轻微的磨损。如果以币面某一局部区域作为定级标准,则该区内90%细部清晰可见。
3.优美(VeryFine,VF)。币面75%细部清晰可见,整个币面为中等程度磨损,文字和数字边缘部分可能不够清晰。如果以币面某一局部区域作为定级标准,则该区内细部清晰可见。
4.美品(Fine,F)。币面50%细部清晰可见,整个币面已呈现严重磨损,文字和数字边缘部分已不清晰。如果以币面某一局部区域作为定级标准,则该区内只有50%细部清晰。币面常为未清洗状态,出现污垢,丧失光泽。
5.上佳(VeryGood,VG)。币面仅有25%细部清晰,整个币面已严重磨损。
6.佳品(Good,G)。币面已严重磨损,仅能辨别图案轮廓,边齿也有磨损,除古币、珍稀币外,已无收藏价值。
7.劣品(Poor,PR)。币面严重磨损,仅能分辨大体轮廓,边齿磨损严重,一般已无收藏价值。
(二)数字评级法
数字评级法起源并盛行于美国,是在描述分级法的基础上细化而产生的。
1972年,美国钱币协会(ANA)成立美国钱币协会鉴定服务部(AmericanNumismaticAssociationCertificationService,ANACS),因为美国财政部和在钱币收藏鉴定领域具有较高地位的史密斯博物馆均位于华盛顿,因此该机构最初也设立在华盛顿。直到1976年,美国钱币协会鉴定服务部业务成熟后才搬回其总部科罗拉多。但是,由于其先后于1990年和2007年进行股权转让,其稳定性及标准的连续性受到质疑,使其逐渐丧失了市场的主导地位。
1977年,美国钱币协会发布了《美国钱币协会美国硬币评级正式标准》(OfficialANA GradingStandardsfor United StatesCoins),对数字评级法进行了完善。
1986年,美国7家知名币商在加州成立了一家纯商业性质的鉴定评级公司—美国硬币评级专业服务公司(ProfessionalCoinGradingService,PCGS)。PCGS的成立,使得数字评级法在美国得到了较好的推广。1987年美国钱币保证公司(NumismaticGuarantyCooperation ofAmerica,NGC)在佛罗里达成立。
目前,数字评级法已经在美国广泛使用,美国钱币协会也对《美国钱币协会美国硬币评级正式标准》不断地进行修订,但尚未得到国际上的完全认可。该标准下的钱币评级业务在近几年陆续传入我国,并在国外机构的推广下迅速发展。
数字分级法首先将钱币品相分为三类:精制品、未流通品、流通品。在每一品类后缀有数字(3-70),以表示其品相高低。其中:精制币(ProofCoins)通常细分为Proof-70、Proof-65、Proof-60和Proof-55,分别对应为完美精制(PerfectProof)、精选精制(ChoiceProof)、典型精制(Proof)和损伤精制(ImpairedProof)。“精制”原则上并非一种品相分级,而是一种特殊的制造工艺。由于精制币主要用于收藏,所以都未经流通。世界上最早的精制币出现于1850年左右,数量很少,到20世纪30年代后,各国造币厂才普遍制造精制币。目前我国所发行的绝大多数贵金属纪念币都属于此类。
未流通品(MintStateCoins/UncirculatedCoins,简称MS)指从造币厂出厂后未投入市场流通的全新币,所以也叫出厂币或原封币。未流通币可细分为MS-70、MS-65、MS-60,也就是完美未流通(PerfectUncirculated)、精美未流通(GemUncirculated)和典型未流通(TypicalUncirculated)。
流通品(CirculatedCoins)是指已经流通并磨损的钱币,根据磨损情况,可细分为AU-55、AU-50、EF-45、EF-40、VF-20、F-12、VG-8、G-4、AC-3、B、P,即精选近于未流通、近于未流通、精选极美、极美、优美、美品、上佳、佳品、近于佳品、差品、劣品等。
(三)钱币如何被评级
在美国,当一枚硬币被提交到钱币评级公司,一般会由3名专家进行鉴定。如果被送评的钱币为伪造品,鉴定评级公司会作出假币的鉴定,并收取全部鉴定评级费用。
在确定钱币为真品的前提下,评级公司会由3名评级师对其进行背对背的打分。如果3名评级师给出的分数一致,则这枚钱币将被定为这一分数。如果3名评级师给出的分数不一致,则这枚钱币将被交给一名较高级别的评级师来确定它的分数。
对于珍稀和价值高的钱币,鉴定评级师的人数会有所增加,有时甚至会聘请公司以外的专家协助鉴定。
此外,也有一种情况就是某一枚钱币无法确定真伪,或者专家对真伪无法形成统一的意见,这时这枚钱币将被出具无法认定真伪的鉴定结果,同时相关费用也会被全部退回。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